小肠瘘可能导致腹腔感染、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危害。小肠瘘是指肠内容物通过异常通道漏出至腹腔或其他器官,通常由外伤、手术并发症、炎症性肠病等因素引起。
1、腹腔感染
肠内容物漏出至腹腔可能引发腹腔感染,表现为腹痛、发热、寒战等症状。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脓毒症,危及生命。腹腔感染通常需要禁食、胃肠减压,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治疗。
2、营养不良
肠内容物大量流失可能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引发体重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表现。长期营养不良可影响伤口愈合和免疫功能。患者需通过肠外营养支持补充能量,待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
3、水电解质紊乱
消化液持续外漏可能引起脱水、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心律失常、意识模糊等症状。治疗需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小肠瘘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治疗,保持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饮食应循序渐进,从流质过渡至低渣饮食,少量多餐。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定期复查血常规、电解质等指标。出现发热、腹痛加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