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加重可能与感染、血压控制不佳、药物损伤、脱水、高蛋白饮食等因素有关。慢性肾衰竭是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疾病,需及时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1、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诱发炎症反应,导致肾脏负担加重。常见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可能伴随发热、尿频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监测肾功能变化。
2、血压控制不佳
长期高血压可能加速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恶化。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建议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稳定在目标范围。
3、药物损伤
部分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直接损伤肾小管。使用药物前应评估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若必须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
4、脱水
体液丢失过多可能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加重肾功能损害。常见于腹泻、大量出汗等情况,可能伴随口渴、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补充水分,必要时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高蛋白饮食
过量摄入蛋白质可能增加肾脏代谢负担,加速肾功能减退。患者需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鱼肉等。建议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避免感染和脱水。饮食上应限制钠盐和蛋白质摄入,戒烟限酒。出现水肿、乏力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