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可发现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四种高发疾病。肠镜是诊断下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并能进行活检或治疗。
1、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是肠黏膜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可能与长期高脂饮食、遗传因素有关。腺瘤性息肉存在癌变风险,通常表现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发现息肉后可即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常用药物包括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美沙拉秦肠溶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
2、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进展期可出现便血、腹痛、肠梗阻等表现。肠镜能清晰观察肿瘤形态并取病理组织,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配合卡培他滨片、奥沙利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3、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典型症状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肠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浅溃疡形成。治疗常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泼尼松龙片、蒙脱石散等药物控制炎症。
4、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特征为节段性透壁性炎症,肠镜下见鹅卵石样改变和纵行溃疡。患者常有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可能并发肠瘘或狭窄。需长期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严重者需手术处理并发症。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尤其是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长期腹痛便血者。检查前需严格清洁肠道,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日常保持高纤维饮食,限制红肉摄入,出现排便异常应及时复查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