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出血属于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可能引发脑组织损伤、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脑内出血的危害主要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缺损、继发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1、脑水肿
脑内出血后血液积聚在脑实质内,导致局部脑组织受压和缺血缺氧,引起血管源性脑水肿和细胞毒性脑水肿。水肿会使颅内压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加剧、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临床常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必要时需行去骨瓣减压术。
2、颅内压增高
出血灶占位效应和脑水肿共同导致颅内压持续升高,可能引发脑疝。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严重时出现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改变等脑疝征象。需紧急使用高渗脱水剂,如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必要时行脑室穿刺引流术。
3、神经功能缺损
出血部位不同可造成相应功能区损害,常见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局灶性神经症状。基底节区出血多导致对侧肢体运动障碍,脑干出血可引起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紊乱。急性期过后需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使用胞磷胆碱钠胶囊、奥拉西坦胶囊等神经营养药物。
4、继发感染
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意识障碍者可能因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留置导尿管患者可能出现尿路感染,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治疗。严重感染可能加重原发病并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5、多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脑出血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继而引发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出血、急性肾损伤等。需密切监测各器官功能,使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预防应激性溃疡,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和血液净化治疗。
脑内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动作。恢复期应遵医嘱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定期复查头部影像学。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注意预防跌倒等意外伤害,出现头痛加重或新发神经功能缺损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