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可能出现尿血,无尿期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的状态。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主要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炎等疾病进展导致。
1、尿血原因
尿毒症患者出现血尿可能与肾小球基底膜损伤、泌尿系统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受损时,红细胞可能通过破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合并泌尿系统结石或肿瘤时也会引发血尿,需通过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控制血压可使用缬沙坦胶囊,抗感染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改善贫血需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
2、无尿期机制
无尿期反映肾功能严重衰竭,肾小球滤过率低于5毫升/分钟时出现。此时肾脏无法有效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导致肌酐、尿素氮等毒素蓄积。患者可能出现水肿、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临床需通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替代肾功能,同时限制水分摄入,每日体重增长不超过0.5千克。
3、伴随症状
尿毒症患者除排尿异常外,常伴食欲减退、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毒素蓄积可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引发恶心呕吐;钙磷代谢紊乱会导致皮肤干燥瘙痒;水钠潴留可能诱发肺水肿。需定期监测血肌酐、血钾等指标,使用碳酸钙片控制血磷,服用呋塞米片减轻水肿。
4、诊断方法
确诊需结合肾功能检查、尿液分析和影像学评估。血肌酐超过707微摩尔/升或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分钟可诊断尿毒症。肾脏超声检查能观察肾脏萎缩程度,肾穿刺活检可明确原发病病理类型。对于无尿期患者,需紧急进行电解质和血气分析,防止高钾血症引起心脏骤停。
5、治疗原则
治疗核心是肾脏替代治疗和并发症管理。血液透析每周需进行2-3次,腹膜透析需每日更换腹透液。肾移植是根本解决方案,但需匹配供体并长期服用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同时需控制血压达标,使用厄贝沙坦片等药物,并补充α-酮酸片改善营养状态。
尿毒症患者需严格遵循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千克体重。可适量食用鸡蛋清、鱼肉等优质蛋白,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保持适度活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出现胸闷、意识模糊等紧急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