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一般不会引起皮疹,但可能出现咳嗽、咯血、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但也可累及其他器官。
1、咳嗽
肺结核患者常见的症状是持续咳嗽,通常超过2-3周。初期多为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咳痰,痰液可呈黄色或带血丝。这种咳嗽与普通呼吸道感染不同,使用常规止咳药物效果不佳。建议患者及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痰结核菌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2、咯血
约三分之一的肺结核患者会出现咯血症状,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大口咯血。这是由于结核病灶侵蚀肺部血管所致。少量咯血时痰中可见血丝,大量咯血可能危及生命。出现咯血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注射液,同时加强抗结核治疗如乙胺丁醇片等。
3、低热
肺结核患者常有午后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可伴有面部潮红。这种发热特点是下午开始,夜间退热,并伴随盗汗。发热是机体对结核菌感染的免疫反应,使用普通退热药效果有限。确诊后应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如链霉素注射液等,同时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
4、盗汗
夜间盗汗是肺结核的典型症状之一,表现为入睡后大量出汗,严重时可能浸湿衣物和被褥。这种盗汗与结核毒素刺激植物神经系统有关。患者常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治疗上除抗结核药物外,可配合中医调理,改善体质。保持卧室通风、穿着吸汗衣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5、体重下降
肺结核患者由于长期消耗,常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数月内可减轻5-10公斤。这与结核毒素引起的代谢紊乱、食欲减退及营养吸收障碍有关。治疗期间应加强营养,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肠内营养粉剂辅助营养支持。
肺结核患者应注意隔离防护,避免传染他人。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保持居室通风,勤晒被褥。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增强体质。饮食上要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和痰菌检查,监测治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