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脱离通常由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病变、眼外伤、高度近视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飞蚊症、闪光感、视野缺损、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玻璃体脱离是玻璃体与视网膜内界膜之间的分离,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
1、玻璃体液化
玻璃体液化是玻璃体脱离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中的胶原纤维和透明质酸逐渐分解,导致玻璃体从凝胶状态变为液体状态。患者可能出现飞蚊症症状,眼前有黑点或线状物飘动。这种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但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若症状加重或出现闪光感,建议及时就医。
2、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后脱离是指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内界膜的分离,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可能突然出现闪光感或飞蚊症增多,部分人可能伴有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的风险。玻璃体后脱离本身通常无须治疗,但需通过散瞳眼底检查排除视网膜病变。若出现视野缺损或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
3、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可能导致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处牵拉,引发玻璃体脱离。患者除飞蚊症外,还可能伴有眼底出血、视力模糊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雷珠单抗注射液、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等抗VEGF药物,或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患者应定期复查眼底。
4、眼外伤
眼球钝挫伤或穿透伤可能导致玻璃体脱离,患者受伤后可能出现眼前黑影、视力下降等症状。外伤性玻璃体脱离常伴有视网膜裂孔或出血,需通过眼部B超和眼底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包括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复位术等。外伤后出现视觉异常应尽快就诊。
5、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患者眼轴较长,玻璃体容易出现液化及后脱离。这类患者发生病理性玻璃体脱离和视网膜脱离的风险较高,可能表现为飞蚊症突然增多、视野中出现固定黑影。建议高度近视者每半年进行一次散瞳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闪光感持续不缓解,需警惕视网膜裂孔的可能。
玻璃体脱离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减少突然转头或低头动作。高度近视者应避免蹦极、跳水等可能引起视网膜脱离的高风险活动。日常饮食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等,有助于维护眼部健康。出现飞蚊症突然增多、持续闪光感或视野缺损等症状时,应立即到眼科进行详细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视网膜病变可有效预防视力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