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赘生物,通常与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或年龄增长有关。增生性息肉多数体积较小且癌变概率低,但需通过肠镜确诊并定期随访。
增生性结肠息肉的形成可能与长期胃肠功能紊乱有关,常见于中老年群体。这类息肉多分布于直肠或乙状结肠,直径通常不超过5毫米,表面光滑呈半球形。内镜下观察可见黏膜血管纹理清晰,病理检查显示细胞排列规则但腺体延长。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隐血阳性。临床处理以肠镜下切除为主,术后每3年复查一次肠镜。
少数情况下增生性息肉可能伴随锯齿状病变,这类病变具有特殊组织学特征,需与传统的增生性息肉区分。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或病理提示不典型增生时,癌变风险相对增高,建议缩短随访间隔1-2年。合并家族性息肉病综合征的患者需更密切监测,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
日常需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每日摄入30克以上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护肠道环境。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可降低息肉复发风险。出现持续腹痛、血便或体重下降时应及时复诊,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