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乳腺增生可通过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调理冲任、温肾助阳等方式改善症状。乳腺增生多因情志不畅、气血瘀滞、痰凝阻络、冲任失调、肾阳不足等因素引起。
一、疏肝解郁
肝气郁结是乳腺增生的常见病因,表现为乳房胀痛随情绪波动加重。中医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如柴胡疏肝颗粒能缓解胸胁胀满;逍遥丸有助于调和肝脾;乳癖消片针对肝郁气滞型增生。日常建议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抑郁,可配合按压太冲穴疏肝理气。
二、活血化瘀
气血瘀滞可导致乳房结块质硬、刺痛固定。血府逐瘀汤是经典方剂,如血府逐瘀胶囊能改善局部循环;桂枝茯苓丸可软化消散包块;乳宁片适用于血瘀型增生。治疗期间需避免受凉,经期慎用活血药物,可适当热敷促进气血运行。
三、化痰散结
痰湿凝聚形成的结节多伴体胖痰多症状。海藻玉壶汤为代表方,如乳核散结片能化痰软坚;小金丸有助于缩小肿块;夏枯草膏适用于痰瘀互结型。需控制高脂饮食,加强运动排湿,可辅以陈皮代茶饮健脾化痰。
四、调理冲任
冲任失调常见于月经紊乱伴乳腺增生者。选用二仙汤加减,如乳康片可平衡激素水平;坤宝丸能调理月经周期;定坤丹适用于更年期相关增生。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经前期可艾灸关元穴调理胞宫。
五、温肾助阳
肾阳不足者多见畏冷腰酸、肿块久不消散。右归丸为基础方,如乳增宁片能温阳散结;艾附暖宫丸适用于宫寒合并增生;龟鹿补肾丸可改善阳虚体质。冬季需注意保暖,适当食用羊肉、核桃等温补食物。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需坚持3-6个月周期,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乳腺超声,观察肿块变化。配合低脂高纤维饮食,限制咖啡因摄入,选择无钢圈文胸减少压迫。保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瑜伽等舒缓练习,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乳头溢液、肿块迅速增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排除恶性病变。月经周期中出现的生理性胀痛通常无须特殊处理,可通过热敷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