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坐月子需严格控制血糖,同时保证营养均衡。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监测血糖、适度运动、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等方式管理病情。
1、调整饮食结构
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替代精制米面,每餐搭配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和豆制品。蔬菜每日摄入量不少于500克,优先选择西蓝花、菠菜等深色蔬菜。避免高糖水果如荔枝、龙眼,可少量食用草莓、苹果等低糖水果。采用少量多餐模式,每日分5-6餐进食,避免单次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
2、监测血糖
使用便携式血糖仪每日检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6.7mmol/L。记录血糖数据供医生参考,出现持续高血糖或低血糖时需及时就医。监测同时观察是否有口渴、多尿、乏力等异常症状。
3、适度运动
产后1周后可开始低强度活动,如凯格尔运动、床上肢体伸展,每日10-15分钟。2周后逐步增加散步等有氧运动,每次不超过30分钟。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随身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剖宫产产妇需延迟至伤口愈合后再开始运动。
4、遵医嘱用药
部分患者产后仍需胰岛素治疗,需严格按医嘱注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或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哺乳期禁用格列本脲片等口服降糖药。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心慌、出汗等低血糖反应,出现症状立即进食并调整药量。
5、定期复查
产后6-12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血糖恢复情况。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持续监测至产后1年。合并高血压或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同步复查相关指标。复查异常者需转内分泌科进一步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需保持充足睡眠,每日休息时间不少于8小时。哺乳有助于降低血糖,但需注意哺乳前后适量加餐。保持会阴清洁,预防产褥感染。家人应协助照顾新生儿,避免产妇过度劳累。出现视物模糊、伤口愈合不良等异常情况时须立即就医。产后42天复查时需全面评估代谢状况,制定长期健康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