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反复发作可通过排空乳汁、调整哺乳姿势、热敷按摩、药物治疗、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哺乳期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哺乳习惯不当等原因引起。
1、排空乳汁
乳汁淤积是乳腺炎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哺乳后或乳房胀痛时,可通过手动挤奶或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汁。排空时从乳房外围向乳头方向轻柔按压,避免暴力挤压。若婴儿吸吮力不足,可增加哺乳次数或缩短哺乳间隔。乳汁淤积缓解后,红肿热痛症状会明显减轻。
2、调整哺乳姿势
错误的哺乳姿势会导致乳头损伤和乳汁排出不畅。建议采用摇篮式或橄榄球式哺乳,确保婴儿含住整个乳晕。哺乳时托住乳房下部帮助乳汁流出,交替更换左右侧哺乳顺序。每次哺乳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避免单侧哺乳时间过长。哺乳后可用羊毛脂软膏涂抹乳头预防皲裂。
3、热敷按摩
哺乳前用40℃左右热毛巾敷患处5-10分钟,配合环形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按摩力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从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推揉。热敷可软化淤积的乳汁块,按摩能疏通乳腺导管。每日重复进行3-4次,注意热敷温度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4、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红霉素软膏等。发热疼痛者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脓肿形成需配合脓液培养选择敏感药物。使用抗生素期间仍要坚持哺乳,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时可暂时挤出丢弃。
5、手术引流
形成乳腺脓肿时需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术。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切口通常选择在乳晕边缘隐蔽处。术后需每日换药并继续抗生素治疗,引流期间可用健侧乳房哺乳。反复发作的慢性乳腺炎可能需进行乳腺区段切除术,但会一定程度影响哺乳功能。
哺乳期需穿着宽松棉质内衣避免压迫乳房,保持乳头清洁干燥。饮食上多饮水并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可适量食用蒲公英、丝瓜络等通乳食材。发现乳房硬块持续不消或体温超过38.5℃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形成脓肿。建立规律的哺乳时间表,避免突然延长哺乳间隔,夜间也需保持哺乳或排空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