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可通过发病机制、症状特点、诊断标准等方式区分。一型糖尿病主要由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二型糖尿病则与胰岛素抵抗伴相对缺乏有关。
一、发病机制
一型糖尿病多因遗传易感性结合环境因素触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二型糖尿病主要与肥胖、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相关,表现为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初期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后期可能出现β细胞功能衰竭。
二、起病特点
一型糖尿病起病急骤,常见于儿童青少年,三多一少症状明显且进展快,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二型糖尿病起病隐匿,多见于中老年人,早期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通过体检发现血糖升高。
三、体型特征
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体型偏瘦或正常,发病前可能出现体重骤降。二型糖尿病患者超重或肥胖者占多数,尤其是腹型肥胖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
四、实验室检查
一型糖尿病检测可见胰岛自身抗体阳性,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等。二型糖尿病以胰岛素和C肽水平正常或偏高为特征,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出现下降。
五、治疗方案
一型糖尿病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常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二型糖尿病初期可通过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口服降糖药控制,后期可能需要联合胰岛素治疗。
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保持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一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二型糖尿病患者应控制体重并戒烟限酒。无论哪种类型,均需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出现视力模糊、手足麻木等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