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可通过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实验室检查和靶器官评估等方式确诊。高血压可能与遗传、高盐饮食、肥胖、长期精神紧张、慢性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视物模糊、胸闷等症状。
一、诊室血压测量
诊室血压测量是诊断高血压的基础方法,需在安静环境下重复测量。患者需静坐5分钟,测量时袖带与心脏平齐,连续测量2-3次取平均值。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可初步判断为高血压。测量前30分钟应避免吸烟、饮咖啡及剧烈运动。
二、家庭血压监测
家庭血压监测能反映日常真实血压水平,建议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连续监测7天,每天早晚各测2次,间隔1分钟。家庭血压超过135/85毫米汞柱需警惕高血压。家长需帮助儿童或行动不便者规范操作,记录数据供医生参考。
三、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通过24小时连续记录血压波动,可识别隐匿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白天平均血压超过135/85毫米汞柱或夜间超过120/70毫米汞柱具有诊断意义。检查期间需保持日常活动,避免袖带移位,出现不适及时记录发生时间。
四、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及激素检测,有助于鉴别继发性高血压。肾功能异常可能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出现低血钾。甲状腺功能亢进者需检测游离甲状腺素,嗜铬细胞瘤筛查需测量尿儿茶酚胺代谢物。
五、靶器官评估
靶器官评估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和眼底检查判断高血压损害。左心室肥厚是常见的心脏改变,颈动脉内膜增厚提示血管损伤,视网膜动脉狭窄可见于高血压眼底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确诊高血压后应长期坚持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限酒,保持体重指数在24以下。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氢氯噻嗪片等药物控制血压。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