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腹腔镜检查、血清标志物检测及病理检查等方式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经血逆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等症状。
1、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是初步筛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手段。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可触及盆腔内触痛性结节或子宫后倾固定,卵巢异位囊肿可能表现为附件区囊性包块。检查时需注意患者疼痛反应及肿块活动度,但轻度病灶可能无异常体征,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认。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价值较高,典型表现为囊内密集点状回声。磁共振成像能更清晰显示深部浸润型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可发现子宫直肠陷凹、骶韧带等部位的异位结节。影像学检查无创且可重复进行,但对微小病灶敏感性有限。
3、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盆腔内蓝褐色或红色火焰样病灶、粘连情况,同时可进行病灶切除或活检。术中可见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骶韧带结节等典型表现,病理检查若发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即可确诊。
4、血清标志物检测
血清CA125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可能轻度升高,但特异性较差,需排除卵巢肿瘤等疾病。近年研究发现HE4、IL-6等新型标志物可能辅助诊断,目前主要用于监测疾病进展或复发,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5、病理检查
通过腹腔镜或手术获取可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镜下观察到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即可确诊。深部浸润型病灶需注意与恶性肿瘤鉴别,特殊染色或免疫组化可帮助区分。病理检查是终确诊的必需步骤。
怀疑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应尽早就诊妇科,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日常可记录月经周期及疼痛变化,温热敷缓解痛经症状。饮食宜清淡,减少红肉摄入,适量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确诊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根据病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