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通常无法通过触摸自行摸出,需通过专业医学检查确诊。子宫肌瘤的检出方式主要有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等。
1、妇科检查
妇科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可初步判断子宫肌瘤的存在。医生会触摸子宫大小、形态及质地,若子宫增大或表面不规则可能提示肌瘤。但该方法无法确定肌瘤数量、大小及具体位置,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认。
2、超声检查
经阴道或腹部超声能清晰显示肌瘤位置、数量及大小。超声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可区分肌瘤与腺肌症等其他病变,是首选的筛查手段。对于黏膜下肌瘤,超声可能显示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或子宫内膜线受压变形。
3、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准确显示肌瘤与周围组织关系,特别适用于巨大肌瘤或多发肌瘤的术前评估。该检查可鉴别肌瘤变性类型,如红色变性或玻璃样变,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4、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宫腔内黏膜下肌瘤的形态、大小及附着部位,同时可进行活检或切除手术。该检查适用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能明确出血是否由黏膜下肌瘤引起,但属于侵入性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5、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可直观观察浆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向浆膜面突出的情况,常在拟行手术治疗时采用。检查同时可进行肌瘤剔除或子宫切除等操作,但需全身麻醉且费用较高,不作为常规诊断手段。
确诊子宫肌瘤后,若无症状且肌瘤较小可定期随访,每6-12个月复查超声。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摄入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如蜂王浆。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压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根据肌瘤大小、位置及患者年龄等因素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药物可选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或米非司酮片等抗孕激素药物,但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