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可能会自行消失,具体与囊肿类型有关。生理性囊肿通常可随月经周期消退,病理性囊肿需医疗干预。主要有滤泡囊肿、黄体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畸胎瘤、囊腺瘤等类型。
1、滤泡囊肿
滤泡囊肿是常见的生理性囊肿,由未破裂卵泡液积聚形成。直径多小于5厘米,通常无特殊症状,部分可能出现轻微下腹坠胀。多数在1-3个月经周期内自然吸收,无须特殊治疗。建议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变化。
2、黄体囊肿
黄体囊肿发生于排卵后黄体持续增大,可能伴随月经延迟或异常出血。囊肿直径一般不超过6厘米,妊娠早期出现的黄体囊肿多在孕中期消退。突发剧烈腹痛需警惕黄体破裂,此时须立即就医。
3、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属于病理性囊肿,囊内为陈旧性血液。可能引起进行性痛经、性交痛及不孕,直径超过4厘米时建议手术切除。可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片、孕三烯酮胶囊等药物控制进展。
4、畸胎瘤
畸胎瘤为生殖细胞肿瘤,含油脂、毛发等组织成分。虽多为良性,但不会自行消退,且存在扭转破裂风险。超声显示混合回声包块时,无论大小均建议腹腔镜手术剔除。术后需定期复查排除复发。
5、囊腺瘤
囊腺瘤包括浆液性或黏液性两类,具有持续生长特性。可能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恶变概率随年龄增长升高。确诊后应尽早行腹腔镜囊肿剥除术,术中需送快速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发现卵巢囊肿后应每3-6个月复查超声,观察大小及血流信号变化。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囊肿扭转,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激素平衡。若出现急性腹痛、发热或囊肿短期内迅速增大,须及时就诊妇科。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E及Omega-3脂肪酸,但保健品不能替代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