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失明可通过控制血糖、激光治疗、玻璃体切除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视网膜移植等方式治疗。糖尿病失明通常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原因引起。
严格控制血糖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基础措施。患者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盐酸二甲双胍片等降糖药物,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血糖波动可能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伤加重,建议每日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高糖饮食。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4.4-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
全视网膜光凝术适用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激光封闭缺血区域减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治疗需分3-4次完成,每次间隔1周。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需避免剧烈运动。对于黄斑水肿可采用局部格栅样光凝,但需注意避免损伤中心凹。
当玻璃体积血3个月未吸收或合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时,需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同步处理增殖膜,必要时进行眼内激光。术后需保持俯卧位1-2周,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该手术可清除混浊介质,但无法逆转已坏死的视网膜神经细胞。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适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每月注射1次,连续3个月后评估。治疗期间需监测眼压,警惕眼内炎风险。该治疗能改善视力预后,但约30%患者可能出现耐药性,需联合其他治疗方式。
实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术针对终末期病变,通过替代受损细胞改善视功能。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需严格筛选无严重全身并发症的患者。移植后需长期使用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存在排斥反应和感染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散瞳眼底检查,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饮食需限制每日总热量,增加深色蔬菜摄入量。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眼底出血。戒烟可显著降低微血管病变风险。出现飞蚊症或视力骤降时须立即就医,避免错过佳治疗时机。家属应协助患者进行日常血糖监测和用药管理,共同制定个性化控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