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通常无法完全,但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肝硬化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抗病毒治疗、保肝药物、并发症管理、肝移植、营养支持等。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
1、抗病毒治疗
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硬化需长期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核苷类似物可抑制病毒复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适用于部分丙肝患者。病毒载量下降有助于减轻肝脏炎症,延缓纤维化进程。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学指标。
2、保肝药物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可促进肝细胞膜修复,降低转氨酶水平。水飞蓟宾胶囊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轻肝细胞损伤。这类药物需配合病因治疗使用,单独使用无法逆转纤维化,但能改善乏力、腹胀等临床症状。
3、并发症管理
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选用普萘洛尔片降低门脉压力,必要时行内镜下套扎术。腹水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联合螺内酯片与呋塞米片利尿。肝性脑病患者应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菌群。并发症控制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与预后。
4、肝移植
终末期肝硬化符合米兰标准者可考虑肝移植,这是目前可能的方案。移植后需终身服用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片等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手术费用较高且供体短缺,需严格评估适应证与禁忌证。
5、营养支持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达1.2-1.5g/kg体重,以乳清蛋白粉、鱼肉等优质蛋白为主。合并糖尿病者需选择低血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片、荞麦面。维生素D与锌元素缺乏常见,可适量补充胆维丁乳、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营养状态改善有助于肝功能代偿。
肝硬化患者应严格戒酒,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每日监测体重与尿量变化,出现呕血、意识模糊等紧急症状需立即就医。建议每3-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肝弹性检测和甲胎蛋白,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需定期胃镜随访。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步行等低强度活动有助于改善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