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腺癌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活检等方式确诊。主要检查方式有腹部超声、增强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血清CA19-9检测、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等。
1、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是初步筛查胰腺病变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胰腺囊性占位及其大小、位置,但难以区分良恶性。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通过高频探头观察胰腺形态,若发现囊壁增厚、分隔或实性成分,需进一步检查。
2、增强CT
增强CT能清晰显示胰腺囊腺癌的囊性结构、钙化及周围血管侵犯情况。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可评估肿瘤血供特点,典型表现为囊壁不规则强化或结节状突起,对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
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通过多序列成像能更好显示囊液成分和胰管沟通情况,T2加权像上高信号囊液与低信号分隔是特征性表现。该检查无辐射,适用于碘过敏患者,还能评估胆道系统受累程度。
4、血清CA19-9检测
血清CA19-9是胰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胰腺囊腺癌患者可能出现升高,但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影像学判断,胆道梗阻或胰腺炎也可能导致假阳性,动态监测对评估更有意义。
5、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能直接获取囊壁或实性成分的组织标本,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操作需在镇静下进行,可同时评估周围淋巴结转移风险,但存在胰瘘、出血等并发症可能。
确诊胰腺囊腺癌需结合多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早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出现上腹隐痛、体重下降时应尽早就诊。检查后需遵医嘱禁食或观察并发症,避免剧烈运动。日常注意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分期、位置及患者身体状况制定,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