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有很大的耳屎可通过清理外耳道、使用滴耳液软化、专业器械取出、药物治疗、预防护理等方式处理。耳屎堆积通常由外耳道狭窄、耵聍分泌过多、不当挖耳、外耳道炎症、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清理外耳道
对于位置较浅的耳屎,可用圆头挖耳勺轻轻清理外耳道口。操作时保持光线充足,避免损伤耳道皮肤或鼓膜。若耳屎较硬或位置较深,不可强行掏挖,否则可能导致耳屎嵌顿或外耳道出血。儿童需由家长协助操作,避免因乱动造成意外伤害。
2、使用滴耳液软化
碳酸氢钠滴耳液能软化坚硬耳屎,每日滴3-5滴,连续使用3天后耳屎可自行排出。氧氟沙星滴耳液适用于合并外耳道炎症的情况,既能软化耵聍又可抗菌消炎。使用滴耳液时应将耳廓向后上方牵拉,滴药后保持侧卧5分钟。
3、专业器械取出
耳鼻喉科常用耵聍钩、吸引器或冲洗法清除顽固性耳屎。冲洗法采用37℃生理盐水,利用水流压力冲出耳屎,禁用于鼓膜穿孔者。吸引器适用于松软耵聍,操作时需注意负压调节。器械取出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避免损伤外耳道。
4、药物治疗
合并外耳道炎时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真菌性外耳道炎需用克霉唑乳膏。对于反复耵聍栓塞者,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新霉素滴耳液减轻炎症反应。用药期间禁止游泳或淋浴时耳朵进水,防止加重感染。
5、预防护理
避免频繁挖耳,棉签仅能清洁耳廓避免深入耳道。油性耵聍体质者每月可用橄榄油润滑耳道。洗澡时佩戴耳塞防止进水,湿度较高地区建议每半年检查耳道。儿童应定期到耳鼻喉科进行耳道检查,及时发现耵聍堆积。
日常应避免使用发卡、牙签等尖锐物掏耳,错误操作可能将耳屎推向深处或划伤耳道。游泳后及时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耳道,油性耳屎人群可每2周使用一次滴耳油预防栓塞。若出现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提示可能继发外耳道炎或鼓膜损伤,需立即就医处理。对于反复发生耵聍栓塞者,建议每3-6个月到耳鼻喉科进行专业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