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和脑梗死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述,均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脑梗死是更规范的医学术语,而脑梗塞为临床常用俗称。
脑梗死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多由脑血管内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典型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心源性脑栓塞主要由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形成的血栓脱落阻塞脑血管所致,起病急骤且症状较重。腔隙性脑梗死是细小穿支动脉闭塞引起的微小梗死灶,可能出现轻度肢体麻木或无症状。
诊断需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急性期治疗包括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等再通治疗。恢复期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控血脂。二级预防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康复期可通过肢体功能训练、言语康复锻炼改善后遗症。
日常需监测血压血糖,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出现头晕、言语不清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建议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检查评估脑血管状况,高危人群可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