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中药调理、手术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治疗。子宫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宫腔操作损伤、免疫力低下、激素水平异常、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头孢克肟分散片对革兰阴性菌有效,甲硝唑片针对厌氧菌感染,左氧氟沙星胶囊适用于混合感染。用药期间需避免饮酒,完成全程治疗防止耐药性。
2、物理治疗
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波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红外线照射可缓解下腹坠痛,每次治疗20-30分钟。物理治疗需配合药物使用,月经期及急性发热期禁用。
3、中药调理
湿热瘀结型可选用妇科千金片、金刚藤胶囊,含忍冬藤等成分能清热利湿。血瘀型适用少腹逐瘀颗粒,含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中药需连续服用2-3个月经周期,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
4、手术治疗
宫腔粘连分离术适用于合并宫腔粘连者,术后需放置宫内节育器防止再粘连。脓肿形成时需行经阴道后穹窿切开引流术,术后配合敏感抗生素。严重子宫病变且无生育需求者可能需子宫切除术。
5、日常护理
急性期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温水清洗1-2次,经期勤换卫生巾。饮食宜高蛋白低脂肪,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禁止性生活至炎症完全消退。
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超声观察子宫内膜恢复情况,连续3个月经周期正常可视为临床。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备孕前建议进行宫腔镜检查。日常避免盆浴及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持续腹痛需及时复诊。维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