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子宫肌瘤的症状主要有阴道异常出血、下腹部肿块、盆腔疼痛、排尿困难、贫血等。恶性子宫肌瘤通常由基因突变、激素水平异常、环境因素、既往病史、免疫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激素治疗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
1、阴道异常出血
恶性子宫肌瘤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出血量较大时可能伴有血块排出,长期失血可能引发贫血症状如头晕乏力。这种情况可能与肿瘤侵犯子宫内膜或血管有关。临床常用宫腔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必要时需行诊断性刮宫。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片、酚磺乙胺注射液可辅助控制出血,严重贫血者可补充硫酸亚铁片。
2、下腹部肿块
肿瘤快速生长时可在下腹部触及质硬包块,可能伴随坠胀感。肿块压迫膀胱或直肠时可能出现相应症状。超声检查可显示肌瘤大小及位置,MRI有助于判断肿瘤性质。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根据情况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需定期复查监测复发情况。
3、盆腔疼痛
肿瘤增大压迫神经或发生变性坏死时可引起持续性钝痛或突发锐痛。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内侧。这种情况需要与盆腔炎性疾病鉴别。止痛可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但需明确疼痛原因。若肿瘤扭转或破裂需急诊手术处理。
4、排尿困难
前壁肌瘤压迫膀胱可能导致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长期排尿困难可能继发尿路感染。泌尿系统超声和尿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评估梗阻程度。解除压迫需手术切除肿瘤,临时可留置导尿管缓解症状。合并感染时需用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
5、贫血
长期阴道出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乏力等。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降低,血清铁蛋白下降。除治疗原发病外,需补充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铁剂,严重贫血需输血支持。饮食应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食物摄入。
恶性子宫肌瘤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肿瘤扭转。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蛋奶、新鲜蔬菜水果。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诊,不可自行用药延误治疗时机。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