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通常会导致关节、耳廓、肾脏等部位出现不适。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沉积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耳廓痛风石形成、肾结石或肾功能损害等。
1、关节
痛风常累及足部第一跖趾关节,表现为突发性剧烈疼痛、红肿和活动受限。急性发作时关节局部皮肤发亮、温度升高,触碰时有明显压痛。也可能波及踝关节、膝关节等大关节。这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中诱发炎症反应有关。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秋水仙碱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控制炎症。
2、耳廓
慢性痛风患者耳廓可能出现痛风石,表现为皮下黄白色结节。痛风石是尿酸盐长期沉积形成的肉芽肿性病变,质地坚硬且可能破溃排出白色粉末状尿酸盐结晶。耳廓痛风石通常提示血尿酸水平长期超过420μmol/L,需通过苯溴马隆片、非布司他片等降尿酸药物干预。
3、肾脏
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可导致痛风性肾病,早期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后期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甚至肾功能不全。约20%痛风患者会并发尿酸性肾结石,引起肾绞痛、血尿等症状。肾脏损害与长期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
4、肌腱
尿酸盐可能沉积在跟腱、髌腱等部位,引起肌腱炎或腱鞘炎。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和活动时疼痛,严重时可能导致肌腱断裂。这类病变常见于血尿酸控制不佳的慢性痛风患者,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5、血管
长期高尿酸血症可能加速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概率显著增高。研究显示血尿酸每升高60μmol/L,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约15%。这类患者需同时控制尿酸水平和心血管危险因素。
痛风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的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上以促进尿酸排泄。避免剧烈运动和关节受凉,肥胖者应逐步减重。急性发作期可抬高患肢制动,慢性期需遵医嘱规范使用降尿酸药物,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保持在360μmol/L以下。出现关节持续疼痛、血尿或水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