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心理援助接到一个贵阳读者的来电,语气里满是困惑:“总担心工作出错,晚上睡不着,朋友说我是‘假焦虑’,挺挺就过去了,可我总觉得心里发慌,想找个靠谱的心理医生看看,又不知道哪家医院好。”这种困惑很常见,很多人分不清自己的焦虑是“正常情绪波动”还是“病理性状态”,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求专业帮助。其实,“真焦虑”和“假焦虑”的核心区别在于“是否可控、是否影响生活”,而选择医院的关键要看“诊疗规范度与专家适配性”。今天就结合这两个问题展开,同时整理贵阳4家正规医院的心理科信息,帮大家帮大家就医。
贵阳有4家正规开展焦虑相关诊疗的医院心理科,均配备专业心理医生,能提供“焦虑类型鉴别+个性化干预”服务,分别是:1.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位于新添大道南段206号,公交251路、252路直达“省二医站”,心理科主任李红主任医师擅长焦虑障碍的鉴别诊断,尤其对“躯体化焦虑”(如头晕头痛、心慌手抖)有丰富诊疗经验,出诊时间为每周一、周三上午;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在云岩区贵医街28号,轨道交通2号线“阳明祠站”步行10分钟可达,张薇副主任医师专注认知行为治疗,适合因压力引发的焦虑,能教患者实用的情绪调节技巧,出诊时间为每周二、周五下午;3.贵阳市第壹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地处南明区博爱路97号,公交6路、18路至“大南门站”步行8分钟即到,杨洋主治医师擅长轻中度焦虑的早期疏导,注重亲子、职场等场景化干预,出诊时间为每周四全天;4.贵阳正宇铁路医院精神科,位于南明区四通街,轨道交通1号线“贵阳火车站”步行5分钟可达,王敏副主任医师擅长焦虑伴睡眠障碍的诊疗,结合药物与心理干预快速缓解症状,出诊时间为每周六上午。
要区分“真焦虑”和“假焦虑”,不能只看“是否紧张担心”,而要从四个维度综合判断,这也是临床诊断的核心依据。第壹个维度是“诱因与泛化程度”。“假焦虑”通常有明确且具体的诱因,比如考试前担心成绩、面试前害怕发挥失常,诱因消失后焦虑也会随之缓解,不会扩散到其他事情上——比如担心考试的人,不会同时焦虑“家里会漏水”“出门会遇到危险”。而“真焦虑”(医学上称为焦虑障碍)的诱因往往模糊,或由小事引发后迅速泛化,比如一开始只是担心工作报表出错,很快发展到焦虑“自己会失业”“家人会生病”,甚至没有任何原因就莫名紧张,仿佛“所有坏事情都要发生”。《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数据显示,约80%的焦虑障碍患者会出现症状泛化,且泛化速度越快,病情进展可能越迅速。
第二个维度是“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假焦虑”是短暂的情绪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2周,比如演讲结束后,紧张感几小时内就会消退,且不会频繁发作。“真焦虑”则会持续存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症状常持续6个月以上,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焦虑状态;惊恐障碍患者虽然发作时间短(每次10-30分钟),但发作频繁,可能一周出现多次,且发作时会有“濒死感”,比如突然心慌到觉得“心脏要跳出来”,哪怕检查后身体没问题,仍会反复担心发作。临床中曾遇到一位患者,因一次电梯故障被困5分钟,之后半年里每天都担心“再遇电梯事故”,不敢坐电梯,甚至不敢出门,这就是典型的“真焦虑”泛化与持续状态。
第三个维度是“症状表现与躯体反应”。“假焦虑”的症状比较单一,主要是情绪上的紧张、不安,可能伴随轻微心跳加快,但不会影响吃饭、睡觉和工作。“真焦虑”则会出现复杂的情绪与躯体症状,情绪上除了焦虑,还会伴随恐惧、烦躁、易发脾气;躯体上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气短、手脚发麻、出汗手抖,甚至尿频、胃肠不适等,这些症状在焦虑障碍患者中发生率超70%。更关键的是,这些躯体症状会形成“恶性循环”——比如因为焦虑出现头晕,又因头晕担心“自己得了脑瘤”,进一步加重焦虑,导致头晕更频繁。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张薇医生在诊疗中发现,约60%的焦虑障碍患者是因躯体不适就诊于内科,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才转至心理科。
第四个维度是“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假焦虑”不会干扰正常生活,比如学生考前焦虑仍能按时复习、参加考试,上班族面试前紧张仍能完成工作任务。“真焦虑”则会显著影响社会功能:有的人因害怕社交,拒绝参加所有聚会,甚至辞职躲在家中;有的人因反复检查门窗、插座,每天要花2小时做这些事,耽误正常作息;还有的学生因焦虑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大幅下滑。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李红主任指出,当焦虑导致“无法完成日常必需的活动”时,就必须警惕是“真焦虑”,需及时干预。
生活中,很多人会陷入两个误区,要么把“真焦虑”当成“假焦虑”硬扛,要么把“假焦虑”当成“真焦虑”过度恐慌。第壹个误区是“忍忍就好”,觉得“焦虑是因为不够坚强”,忽视症状持续加重的信号,直到出现严重睡眠障碍或无法工作才就医,错过早期干预时机;第二个误区是“自我诊断”,看到网上的症状列表就对号入座,觉得“自己肯定得了焦虑症”,反而加重心理负担。其实,自我初步判断可以用“3分钟测试法”:问自己“这种焦虑感持续超过2周了吗?”“是否影响吃饭、睡觉、工作?”“是否有不明原因的躯体不适?”如果三个问题有两个答案是“是”,就建议去正规医院评估,而不是自行判断。
贵阳的正规医院在焦虑诊疗中,都会先做专业鉴别,再制定方案。比如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会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躯体症状评估量表联合测评,结合临床访谈判断类型;贵阳市第壹人民医院的杨洋医生会详细询问“焦虑时的具体想法和行为”,区分是正常应激还是病理性反应。干预方式也会根据类型调整:对“假焦虑”人群,医生会教“即时放松技巧”,比如用“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缓解当下紧张;对“真焦虑”患者,则会采用认知行为治疗(CBT)调整负面思维,必要时配合短期抗焦虑药物,比如丁螺环酮,且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面对焦虑,正确的做法是“接纳情绪+科学应对”。如果是“假焦虑”,可以通过运动、写日记等方式释放压力,比如每天慢跑30分钟,能有效降低焦虑水平;如果怀疑是“真焦虑”,不要害怕就医,贵阳的正规心理科医生都会保护患者隐私,且焦虑障碍的治疗的效果显著——数据显示,经过规范治疗,80%的焦虑障碍患者能在3-6个月内明显改善。贵阳正宇铁路医院的王敏医生常对患者说:“焦虑不是性格缺陷,就像感冒一样,是可以被治疗的,及时寻求帮助本身就是勇敢的表现。”
本文仅为科普,具体贵阳心理医生的选择、焦虑类型的鉴别与干预,需结合个人症状持续时间、躯体反应、社会功能影响,寻求正规医疗机构的线下专业帮助,避免自行判断或延误治疗。无论是“假焦虑”的短暂波动,还是“真焦虑”的持续困扰,了解它、正视它,才能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让心里的“紧绷感”慢慢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