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可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病理学检查、内镜检查等方式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通常由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胰管梗阻、感染等因素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基础手段,包括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等指标。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升高,脂肪酶特异性更高且持续时间较长。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有助于评估感染风险。肝功能检查和血钙监测可辅助判断并发症,合并胆源性胰腺炎时胆红素可能升高。
2、影像学检查
增强CT是确诊胰腺坏死范围和程度的金标准,可显示胰腺实质灌注缺损、胰周积液及坏死区域。腹部超声能快速筛查胆道结石等病因。MRI对胆胰管显示更清晰,MRCP可无创评估胰管结构。影像学动态复查能监测病情进展,发现胰腺假性囊肿或脓肿等并发症。
3、腹腔穿刺

对于合并腹腔积液的患者,穿刺液淀粉酶测定具有诊断价值。穿刺液呈血性且淀粉酶显著升高提示重症胰腺炎。细菌培养可明确是否继发感染,指导抗生素选择。该检查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避免损伤周围脏器,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
4、病理学检查
经皮穿刺或手术获取的坏死组织病理检查可确诊胰腺坏死,镜下可见腺泡细胞凝固性坏死、脂肪坏死和炎性浸润。该检查主要用于疑难病例或疑似肿瘤继发胰腺炎的情况。因有创性操作可能加重病情,通常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5、内镜检查
ERCP兼具诊断和治疗价值,适用于疑似胆总管结石导致的胆源性胰腺炎,可同时行乳头肌切开取石。超声内镜能清晰显示胰腺微小病变和胆管末端结石,对病因诊断灵敏度高。内镜检查存在诱发胰腺炎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确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需绝对禁食,通过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静脉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警惕多器官衰竭。恢复期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避免酒精和高脂食物摄入。定期复查胰腺功能和影像学,评估胰腺内分泌与外分泌功能损伤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