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主要包括直接抗病毒药物、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等方案,具体需根据病毒基因型、肝纤维化程度及合并症综合选择。治疗方案主要有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片、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来迪派韦索磷布韦片、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

1、直接抗病毒药物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适用于1-6型HCV感染,通过抑制NS5A和NS5B聚合酶阻断病毒复制,率超过90%。治疗期间需监测肾功能,合并HIV感染者需调整剂量。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片对1-6型HCV有效,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和疲劳,重度肝损伤患者禁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针对1/4型HCV,需注意与质子泵抑制剂的相互作用。
2、干扰素联合
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适用于基因2/3型患者,疗程24-48周。可能引发流感样症状和骨髓抑制,需定期检查血常规和甲状腺功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需皮下注射,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治疗中可能出现抑郁症状。
3、特殊人群用药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优先选择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需警惕门脉高压恶化。肾移植术后患者禁用利巴韦林,推荐使用吉三代全基因型方案。儿童患者需根据体重调整格卡瑞韦哌仑他韦剂量,12岁以下不建议使用干扰素。
4、耐药处理
NS5A抑制剂耐药可换用维帕他韦联合伏西瑞韦,必要时延长疗程至24周。NS3/4A蛋白酶抑制剂耐药需改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增强。多重耐药患者建议采用索磷布韦联合格卡瑞韦的三联方案。
5、监测
治疗4周应检测HCVRNA载量,12周未转阴需调整方案。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每6个月复查肝功能和FibroScan。合并脂肪肝患者需同步控制代谢综合征,防止纤维化进展。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期间应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锌制剂。避免饮酒及肝毒性药物,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治疗后6个月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建议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训练。合并糖尿病者需强化血糖监测,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所有患者治疗后仍需每年进行肝癌筛查,包括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