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耳朵感觉堵住可以通过热敷、咀嚼动作、捏鼻鼓气、药物治疗、就医处理等方式缓解。感冒引起耳堵可能与鼻咽部充血、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负压等因素有关。

1、热敷
用温热毛巾敷在患侧耳朵周围10-15分钟,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热蒸汽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咽鼓管黏膜水肿。可配合按摩耳屏前部位,每日重复进行2-3次。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婴幼儿需家长操作。
2、咀嚼动作
主动做咀嚼口香糖或吞咽动作,刺激咽鼓管开放。感冒时频繁做打哈欠动作也能帮助调节中耳压力。家长可引导儿童咀嚼无糖胶基糖果,但需防止误吞。该方法对早期轻度耳闷效果较好。
3、捏鼻鼓气

深吸气后捏住鼻孔闭口呼气,使气流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操作时力度要轻柔,每日不超过3次。若出现疼痛需立即停止。该方法不适合鼻炎急性期或儿童自行操作,家长需谨慎监护。
4、药物治疗
鼻塞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喷雾剂缓解鼻腔充血。合并细菌感染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渗出性中耳炎可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分泌物排出。所有药物使用需经医生评估。
5、就医处理
持续48小时未缓解或伴随听力下降、耳痛需就诊耳鼻喉科。医生可能进行耳内镜、声导抗检查,严重者需鼓膜穿刺或置管。感冒期间避免用力擤鼻,乘坐飞机或潜水可能加重症状。
感冒期间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鼻腔分泌物。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可减轻鼻咽部充血。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物,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若耳堵伴随眩晕、耳鸣等表现,需排除突发性耳聋等急症,尽早就医完善听力学检查。恢复期避免游泳或耳道进水,儿童患者家长应密切观察其抓耳、哭闹等异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