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与“内侵”:目的地不同
我们可以将子宫想象成一个房间,子宫内膜是房间内壁的墙纸。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的是“墙纸”的碎片离开了它本该在的“房间”(子宫腔),散落并种植到了身体的其他地方,例如卵巢、盆腔、肠道等。这些离家出走的组织依然会响应激素变化,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和粘连。
子宫腺肌症:则像是“墙纸”(子宫内膜)的生长力过于旺盛,不仅贴在墙面上,还向下深深地扎根到了“墙壁”内部(子宫肌层)。这些长入肌层的内膜组织同样会随着月经周期出血,但却无法被排出,导致子宫肌层被撑得肿胀、增生,子宫整体增大、质地变硬。
由此可见,虽然两者都涉及子宫内膜的“位置异常”,但它们的“迁徙”方向和目的地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可以看作是“远走他乡”,另一个则是“向内深耕”。
那么,“错位”是直接原因吗?
答案是:并不完全直接。
医学界目前对腺肌症的确切成因尚无明确定论,但主流观点认为,它并非由单一的“错位”事件引起,而更可能与子宫肌层本身的屏障功能减弱有关。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与子宫肌层之间有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止内膜向内生长。当这道屏障因为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或其它宫腔操作受到损伤时,内膜便有了可乘之机,趁机向内生长。此外,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长期影响,也被认为是促进其发生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子宫内膜的“内侵”行为是腺肌症的表现,而造成这种“内侵”的根本,是子宫内环境的改变和局部屏障的破坏。
两者会同时存在吗?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是两种独立的疾病,但它们确实有可能会在同一位女性身上并存。这是因为它们可能共享某些相似的发病背景,比如体内激素环境、免疫状态或遗传倾向等。发现其中一种情况时,医生通常会留意是否存在另一种情况。
总而言之,将子宫内膜“错位”直接等同于患上腺肌症,是一种过于简化的理解。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跑”到了子宫之外。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组织“长”进了子宫肌层。
腺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与子宫局部的内环境关系更为密切。了解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身的健康状况,并在与医生沟通时,能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当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增多等症状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针对性的检查,是明确情况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