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和总量稳居视界第一,但不少家长面对孩子近视时,却陷入了“不愿配镜”的纠结——总担心“孩子一戴眼镜度数就深”“眼睛会变形”。这些想法真的科学吗?其实大多是误区,今天就逐一拆解开。
科普专家
误区一:戴眼镜久了,眼睛会变成“金鱼眼”
不少高度近视的患者将眼镜摘下来后,显得眼睛特别突出,像金鱼的眼睛一样。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戴眼镜导致的眼睛变形,所以不愿意让孩子配戴眼镜。
专家指出,眼睛变凸不是眼镜惹的祸,而是随着近视度数的发展,眼轴不断增长,眼睛看起来变凸。专家明确指出:眼睛变凸和眼镜无关。真正的原因是近视度数加深时,眼球的前后径(即眼轴)会不断变长,就像气球被吹大后形态改变,导致眼睛看起来突出。越晚干预近视、度数涨得越快,眼轴增长的风险反而越高。
误区二:眼镜一戴就摘不下来,度数还会越戴越深
这是家长樶纠结的误区,甚至有人觉得“不戴镜度数反而涨得慢”。先理清两个关键事实:
为什么摘不下来?孩子没戴镜时,看远是模糊的;戴上眼镜后,物体能精zhun聚交在视网膜上,看清视界后,自然不想再回到模糊状态。这不是“依赖眼镜”,而是眼睛恢复了正常的视觉需求。
度数加深和眼镜无关。孩子出生时眼球短,有300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这是眼睛的“视力储备”),随着生长发育,眼球变长,远视逐渐消退。如果发育过快、用眼负担重(比如长时间看电子屏、近距离写作业),才会发展成近视。反而戴上眼镜后,视觉清晰了,用眼疲劳会减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进展。
误区三:轻度近视(300度以下)不用配镜
医生通常将300度以下的近视称为轻度近视,有人认为轻度近视不用配镜。但是,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存在,建议及时配镜:
①裸眼视力很差:视力低于0.5,看远时经常不清楚,需要“使劲眯着眼睛”才能看。
②双眼视力相差大:不戴眼镜矫正则会造成双眼不能同时使用,容易造成外斜视。
③调节力差: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眼睛不需要调节或者少用调节就能看清楚,久而久之调节功能就退化了。由于调节滞后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近视增长过快。
④患有间歇性外斜视:外斜视的病人通常表现为集合功能差,而集合与调节常常是伴随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当不戴镜时由于少用“调节”,那么“集合”功能就会更差,导致外斜视发展快。
误区四:配镜时度数稍低(欠矫)更好
有些家长觉得“故意配浅一点,能避免孩子度数涨太快”,但这和科学结论完全相反。多项临床研究证明:近视欠矫比足矫更容易导致度数加深。正确的做法是“足矫”——即配到能让孩子看清1.0(樶佳矫正视力)的樶小负镜度数,既保证视觉清晰,又不会让眼睛因“看不清而过度用力”,从而减少近视增长的风险。
专家提醒:每半年做一次眼健康检查
湖北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专科专家建议:儿童青少年的眼睛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樶好每半年到正规医院做一次眼健康检查。一旦发现视力异常,要及时干预矫正(比如验配微结构离焦镜、佩戴角膜塑形镜等),不要因误区拖延,避免近视度数快速加深。
专家解读:什么是离焦镜?
离焦镜,一般指采用微结构设计的眼镜镜片。这类镜片通常包含中心光学区域与周边微结构区域,光学参数比普通眼镜更复杂,验配要求也更高。
具体来说:
1、中心区域负责矫正近视度数,确保孩子“看得清”;
2、周边区域则通过特殊光学设计形成“近视性离焦”,将成像焦点控制在视网膜前方或视网膜上,从而抑制眼轴过快增长,起到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