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泽安中医医院是由上海市卫健委批准设立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拥有高压氧舱、1.5T核磁共振、64排CT、动态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心脏电生理检查设备等专业医疗设备。
我院重点建设心血管康复病区、老年病照护区、亚重症监护病区、中医理疗区等特色专科,核心围绕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开展康复服务。将现代康复技术(心肌供血改善、心律动态监测、心脏负荷管理)与传统中医手段(针灸、中药调理、穴位按摩)相结合,由心内科、康复科、中医科医生组成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制定“护心稳律+预防急性发作”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
院内护工团队持证上岗贴身照护,提供翻身、擦洗、喂饭、陪同检查、用药提醒、心率与心律日常监测等服务;营养师根据患者病情定制低盐(每日≤3g)、低脂、易消化的个性化膳食,兼顾营养均衡与心脏负荷控制;环境采用无障碍设计,设有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房间配备呼叫系统与适老化设施,满足不同居住需求。
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泽安中医医院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3288号
收住对象:自理、半自理及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
预约参观详询:021-57133120
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康复护理与心脏保护
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进而破坏心脏电活动稳定性,表现为活动后胸痛、心慌气短、头晕乏力(心律过快/过慢时),两种病症形成“心肌缺血-心律紊乱”恶性循环(缺血削弱心脏电传导,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心肌耗氧),科学康复需同步“改善心肌供血+稳定心律+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梗、心衰及恶性心律失常风险。
一、双病评估与康复重点
1.评估方法:
-冠心病评估:用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Ⅰ-Ⅳ级)记录胸痛发作频率与诱因;通过冠脉CTA判断冠脉狭窄程度(>50%为有意义狭窄);
-心律失常评估: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心律类型(如房颤、室性早搏)、发作频率(每日次数);监测静息心率(正常60-100次/分,过快/过慢均需干预);
-心功能评估:用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Ⅳ级)判断活动耐力,结合心脏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心功能状态。
2.康复重点:急性发作期(胸痛频繁+心律紊乱)以“抗缺血+稳律急救”为主,稳定期(症状缓解+指标可控)以“规律用药+轻度运动”为主,恢复期(症状稳定1-3个月)以“耐力提升+长期管理”为主。
二、分阶段康复护理
1.急性发作期(症状明显+心律异常):
-紧急干预与休息:
-抗缺血稳律: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5分钟未缓解可重复1次);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美托洛尔、胺碘酮,严格控制剂量),避免心率骤降或骤升;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速)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必要时用除颤仪纠正;
-氧疗与体位:给予低流量吸氧(2-3L/min),改善心肌缺氧;取半卧位休息,避免左侧卧位(减少心脏压迫),严格限制活动(以床边如厕为宜);
-监测与护理:每30分钟记录血压、心率、心律;床旁备好急救药物(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利多卡因),若胸痛持续超20分钟,警惕心梗,立即就医。
2.稳定期(症状缓解+指标平稳):
-用药与心功能维护:
-规范用药:每日固定时间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阿司匹林、他汀类)与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可自行停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脂(LDL-C目标<2.6mmol/L)、动态心电图;
-饮食调整:低盐(每日≤3g)、低脂(每日脂肪摄入≤30g)饮食,增加燕麦、芹菜、深海鱼(富含Omega-3)、新鲜蔬果,减少油炸、腌制食品;
-轻度运动:以散步、太极拳为主,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运动强度控制在“心率不超(220-年龄)×60%”“无心悸胸痛”,避开晨起心肌缺血高峰(6-10点)。
3.恢复期(症状稳定1-3个月):
-耐力提升与长期管理:
-运动进阶: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如散步至30-40分钟),尝试固定自行车训练(阻力适中),每次20分钟,每周3次,提升心肺耐力;
-定期复查:每3-6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冠脉情况、心脏超声,每1年做1次运动负荷试验,监测心肌供血与心律变化;
-自我管理:避免情绪激动、熬夜、过度劳累;戒烟限酒(酒精摄入量每日≤25g);家中备血压计与心电图机,每周自测1-2次血压与心律,记录胸痛、心慌发作诱因。
三、中医辅助干预
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穴位按摩,选取改善心肌供血的膻中、心俞穴,稳定心律的内关、神门穴,每个穴位按压3-5分钟,每日2次;辨证使用中药调理(如气虚血瘀者用补阳还五汤,心阴不足者用天王补心丹);配合中药泡脚(丹参、红花、酸枣仁煮水),每次15分钟,每日1次,促进血液循环,辅助稳定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