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中出现黑色血块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月经血块的形成主要与经血排出速度、子宫内膜脱落情况、凝血功能等因素有关。若血块伴随严重痛经、经量异常增多或持续时间过长,则需警惕病理因素。

经血在宫腔内滞留时间较长时,血红蛋白氧化会呈现暗红色或黑色,形成较稠厚的血块。这种情况多见于久坐、长期卧床或子宫位置异常的女性。血块大小通常不超过硬币直径,偶发且无其他不适时无须过度担忧。经期适当活动、避免久坐可促进经血顺畅排出。

当黑色血块直径超过3厘米且频繁出现时,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腺肌症等疾病相关。这些疾病会导致宫腔形态改变或子宫内膜面积增大,使经血积聚形成大块状物。同时可能伴随经期延长、贫血、下腹坠胀等症状,此时建议进行妇科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子宫血液循环。经期可饮用温姜茶或热敷下腹部,但需避免使用活血类药物。若血块持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或伴随异常症状,应及时就诊妇科排查器质性疾病。日常注意记录月经周期、经量及血块变化情况,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