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一星期不退可能由病毒性感冒、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结核病或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

1、病毒性感冒
呼吸道合胞病毒或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引起持续低热,常伴随咳嗽、咽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抗病毒,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若合并细菌感染需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家长需保持患儿每日饮水量,用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物理降温。
2、细菌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能导致高热持续5-7天,伴有胸痛、铁锈色痰。需进行胸部X线检查,确诊后可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或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配合氨溴索口服溶液祛痰。建议家长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3、尿路感染

大肠杆菌逆行感染可引起反复发热,常见尿频尿急症状。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治疗首选左氧氟沙星片或头孢克肟分散片,配合三金片清热通淋。每日饮水应超过2000毫升,避免憋尿行为加重感染。
4、结核病
午后潮热伴夜间盗汗超过2周需警惕结核分枝杆菌感染,PPD试验和痰培养可确诊。需长期联合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肝功能。家长需确保患儿规律服药,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羹增强抵抗力。
5、风湿免疫性疾病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可能出现间歇性高热伴关节肿痛,需检测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治疗常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控制炎症,严重时需甲氨蝶呤片免疫调节。建议记录每日体温曲线,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关节负担。
持续发热期间应保持每日测量体温3次,记录发热时间与伴随症状。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蒸南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意识模糊等危重征兆,若体温超过39度且精神萎靡需立即急诊。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需保证充足睡眠促进机体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