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认知里,幻想症常被蒙上一层神秘又令人担忧的面纱,不少人疑惑它是否属于精神病范畴,以及能否被治好。事实上,幻想症并非一个简单直白的概念,其与精神病的关系较为复杂,治好前景也因多种因素而异。
幻想症,严格来说是一种症状表现,而非独立诊断的疾病名称
它涵盖了过度幻想、脱离现实情境幻想的状态。从专业角度看,并非所有幻想症都等同于精神病。在正常心理范畴内,人们也会有幻想时刻,比如想象自己成为小说主角开启奇幻冒险,利用幻想舒缓压力、增添乐趣,只要能分清幻想与现实,且幻想未干扰日常机能运作,就属于正常心理现象。
然而,当幻想达到病态程度,则与精神病有所关联
像精神分裂症这类严重精神疾病,幻觉、妄想便是典型症状,患者深陷其中,坚信幻想之事为真实发生,甚至基于此做出异常行为,对生活、社交、工作造成极大破坏,此时幻想已成为精神病态的一部分。
妄想性障碍同样以顽固、系统化妄想为特征,患者持有不合逻辑却难以动摇的错误信念,如无端认定被他人迫害跟踪,生活围绕“防卫”幻想展开,严重偏离现实轨道。
至于能否治好,乐观预期是存在的对于因压力、短期心理创伤引发轻度幻想倾向者,心理治疗是良方。认知行为疗法引导患者识别不合理幻想思维,分析触发因素,学习用现实思维取代,重归正轨;精神分析深挖童年经历、潜意识冲突,解开幻想“心结”。配合放松训练、冥想改善身心状态,多可有效缓解。
即便是严重精神疾病伴随的幻想症状,在遵医嘱规范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稳定病情后,结合长期心理干预、家庭支持,调整生活方式,部分患者也能实现症状减轻、生活自理,在康复路上稳步前行,重拾生活信心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