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是指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病程超过3个月。
慢性结肠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结肠黏膜长期存在免疫性损伤和修复异常。这些因素包括感染、食物不耐受、遗传等,它们引起肠道内环境改变,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一步加重了结肠黏膜的炎症反应。患者可能经历腹泻、腹痛、便秘与腹泻交替、便血等症状。由于结肠黏膜持续受到炎症刺激,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进而出现上述不适症状。
诊断慢性结肠炎通常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血液学检查以及粪便常规化验。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结肠内部情况,血液学检查可评估炎症水平,而粪便常规化验则有助于了解肠道功能状态。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方法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如口服5-氨基水杨酸类制剂或皮质类固醇。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纤维、辛辣或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减少肠道负担,促进病情恢复。同时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悦也有助于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