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早在几千年前,古埃及人的骨骼中就发现有强直性脊柱炎的痕迹,大约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人们一直把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关节炎视为一种疾病的两个类型,把强直性脊柱炎当作类风湿关节炎的“中枢型”,类风湿关节炎则称为“周围型”,但随着医学的发展。研究者发现,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把它从类风湿关节炎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风湿病。
①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恰好相反。
②类风湿关节炎在各年龄段中均可发生,高峰年龄为30-50岁,强直性脊柱炎多发于年轻人,高峰年龄为20-30岁。
③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大多为B27型,类风湿关节炎无此现象。
④类风湿关节炎以四肢小关节为主,上肢多于下肢,强直性脊柱炎下肢多于上肢,大关节多于小关节。
⑤骶髂关节炎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十分罕见。
⑥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症状以皮下结节、胸膜炎、巩膜炎为多,而强直性脊柱炎以眼虹膜睫状体炎、血栓性静脉炎为多。
⑦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中为阳性,而强直性脊柱炎则大部分为阴性。
⑧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表现以关节周围骨质疏松、骨质侵蚀多见,很少有钙化、骨化现象,而强直性脊柱炎则钙化、骨化较骨侵蚀更为多见。
引起类风湿疼痛的主要原因是滑膜炎症和结缔组织损伤。滑膜炎症能产生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等炎症物质。它们主要是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以增加炎症部位的血流量,聚集炎症部位,从而加快炎症反应。
滑膜炎引起的疼痛,可以表现为急性期的剧痛,也可以表现为慢性期的钝痛。疼痛随着滑膜炎的炎症被控制、消失、组织恢复正常,一般可以完全消除。
强直性脊柱炎(AS)检查:CT检查骶髂关节间隙、人体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可确诊;对于早期骶髂关节间隙变化不明显,可采用磁共振(MRI)进行进一步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RA)检查:CT可以进一步提示肺部病变,磁共振(MRI)检查可提示早期的滑膜炎病变、类风湿因子(RF)阳性、血沉(ESR)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或ASO)升高后可确诊。
这二者均是风湿科常见的疾病,可以导致关节致残,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但是相对比而言,类风湿关节炎更为严重一些,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抑制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迁延,在病程早期的二到三年内致残率较高。如未能及时诊断和及早合理治疗,三年内致残率可达70%以上。而且本病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可出现内脏血管炎,严重感染和淀粉样变,从而导致死亡。强直性脊柱炎一般不影响寿命,不危及生命,经过积极治疗早期诊断,预后一般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