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之前,缺乏依恋行为,和他人没有目光交流,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五岁之后,不会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没有朋友,缺乏共情能力;不能正常地感受他人的情感和反应。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
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包括:
①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
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
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
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极少参与表演性游戏。
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地重复某些字、词、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