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疮疡中医如何治疗
中医治疗疮疡时,病人可以内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金散、太乙膏、七三单等具有消肿去腐功效的药膏,可以有效地治疗疮疡。除用药外,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房事和饮食,因为不良的生活状态会影响疮疡的治果。
疮疡是中医常见病,外来伤、饮食不节、外感邪毒、房事损伤等因素均可引起该病,使病人产生发热、局部肿痛、烦躁不安、便秘等症状。疮疡患者若要消除这些身体问题,则可采取内外同治的方式治疗,这样才能根除疮疡。
1、内服治疮疡在发病初期,患者应服用具有清热解毒、行气解表作用的中药,这样可以使疮疡逐渐消散。到了中后期,病人应把治疗的重点放在外,以免体内的溃脓不能排出。疮疡在发病后期,病人的身体已经比较虚弱,此时要吃一些中药,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可以使身体更加正气,可以治疗疮疡。
2、外治性治疗。外治治疗方法中,可以用到很多药物,病人可以选择金散、八二丹、太乙膏、玉露散、白降丹及八宝丹等药物,这类药物具有消肿止痛、提脓去腐、清热解毒等作用,可以帮助病人迅速消除身体上的脓肿。但是,如果病人的脓肿不能用药物清除,那么就必须考虑切开引流这一排脓方式。
3、调节生存状态。疮疡的病因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尽管患者不能控制外因,但可通过调整生活状态,消除内因。疾病发作后,病人只要注意避免房事受损、情绪低落、暴饮暴食,可以有效切断内因,防止疮疡愈演愈烈。
中医的虚痨指的是什么
中医的虚痨指的是什么呢?是由什么原因导致,又该如何调理呢?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脏腑阴阳气血严重亏损,久虚不复的多种慢性衰弱病证的总称,涉及到各个脏器又有不同的特点。西医的许多慢性疾病过程出现各种虚损症候、各种重病后期的恶液质状态等。
放血有用吗?中医放血的须知和禁忌
中医放血是一种怎样的治疗方法呢?这是中医养生治病中较为古老的一种,并且至今仍然适用。今天,为大家科普的是中医放血的须知和禁忌,快来看看都是怎样的吧。
中医放血的起源
放血是渊源很久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其具体出现年代则不好确定,唯一可知的是其不会晚于《内经》的成书。这个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中医放血早的文字记载在《黄帝内经》,如“刺,刺小络血”,“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明确提出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突然失音、热哮喘、鼻出血等症状,同时也对针刺的部位和出血量做了简单的描述。
接下来,一起了解了解中医放血不得不知道的事情吧。
中医放血的须知
针刺放血的量要做到很好地把握,绝对不能一针下去血流不止。针刺不应过深,如果取得不了很好的效果宁可选用其他方法治疗,也不能随意损伤气血。
针刺放血的位置一般也有讲究——或是选择诸如耳垂、耳尖之类的位置,或是选择经络疏泻的穴位,绝对不会朝肉多的地方一捅了事。这样的错误方法不仅会让肉痛,也起不到任何的效果。
放血的对象需要明确。放血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身体内的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往往又会造成新的病机变化,使疾病越发严重。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或久病卧床的患者,因此就有针刺放血的必要。
中医放血的禁忌
放血通常情况下用来应对泻火、解毒、退热、止痛、消肿、急救六种病症,除开这六种病症外的疾病,不宜选用放血,上述案例中的因高热引发抽搐,也在放血的禁忌症之列;
体质虚弱、贫血、孕妇、产妇、凝血机制不良者、晕针晕血者、重大疾病患者也禁止使用放血;
传染病患者不宜放血,放血对操作者是不的,要避免交叉感染;
还有一些特殊状态,比如说非常饥饿、紧张、疲劳、大汗、大泄之后不宜进行放血治疗。
中医放血需要多注意以上几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