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听声音辨知五脏的健康!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其中闻不仅指闻气味,还包括听声音。《黄帝内经》提出,呼、笑、歌、哭、呻为五声,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这五脏,仔细倾听五声,便能大概五脏的情况,可以说五声是脏器健康的窗口。
发怒爱喊肝火旺。肝,在志为怒,在声为呼。如果一个人动不动就发脾气,还大呼小叫,可能是肝出了问题,一般是肝火太盛,可以适当吃些有助于清火的寒凉食物,菊花茶、荠菜、丝瓜都有利于疏肝解毒。
平常习惯“长吁短叹“的人,可能为肝气郁结,柴胡、薄荷、苏叶可以疏肝郁、防气结。吐纳养生法“六字诀“中提到,常发“嘘“字音,对肝火旺、肝虚、眼疾都有保健作用。马上就要发怒的人多念几遍嘘字,也有助于自己调节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以免怒气伤肝。
狂笑不止有心病。心,在志为喜,在声为笑。心气足的人就会爱笑,笑声听上去也很爽朗,适度的笑可以疏通心气。如果一个人经常不明原因地狂笑不止,就有可能是心出现了问题。同时,过多、过度的笑会耗伤心气。如果多笑一会儿、多说一点话,就觉得心慌,气不够用,多为心气虚,就要注意保养心气了。养心的关键是学会慢生活,工作时间特别紧张,下班了就要刻意放慢节奏。食补方面,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都能益心气养心阴。六字诀中,常读“呵“字音可以补心气,对治疗心悸、失眠、健忘也有好处。情绪波动、喜怒无常时可以吃些山楂干,酸味的东西有收敛作用,能阻止心气太过涣散,保护心脏,又能疏肝解郁,让心情平静下里。
唱歌没底气脾虚。脾,在志为思,在声为歌。因此,如果一个人歌声洪亮,脾就应该比较健康。相反,如果一个人脾胃有病,唱起歌来就会声音低微,没有底气。生活中,饮食不规律会把脾气打乱。养脾的关键时期在长夏(7月初~8月初),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可以吃些绿豆、莲子、丝瓜、陈皮、鸭肉、鲫鱼等。六字诀中,常读“呼“字音可以培养脾气,对脾虚、腹胀、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都有好处。
哭个没完肺气弱。肺,在志为忧,在声为哭。和脾类似,如果一个人哭声洪亮,说明肺气强盛。相反,如果总是声音很小地哭哭啼啼,就可能是肺气虚弱的表现。另外,即使哭能宣泄情绪,但还是不要经常哭,哭得涕泪交加会伤肺气,哭得浑身是汗会动了心气,就连流眼泪本身都会动肝气。养肺的首要工作是保持情绪开朗,别像林黛玉那样悲悲凄凄。另外,每天早晚细细嚼食核桃仁1~2枚,生姜2片,也能养肺气。六字诀中,常读“四“字音有助于外感伤风、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而气短等症状的治疗。
总是哼唧肾不好。肾,在志为恐,在声为呻。一个人如果总是哼哼唧唧,可能是肾出了问题,由于元气藏于肾,人的总体健康状况也不会太好。不过,人在极度痛苦或快乐时呻吟,是身体在调元气的表现。补肾要注意腰的保养,久坐伤肉,上班族要勤活动,伸个懒腰,搓搓腰背,都助于养肾。补肾的食物有羊肉、韭菜、龙眼、山药等。六字诀中,常念“吹“字音可以缓解腰腿无力、潮热盗汗、头晕耳鸣、阳痿早泄等症状。
中医治疗皮肤癌的方法
中医治疗皮肤癌是现在比较受推崇的一种方法,因为通过这种方法的话,可以尽可能地降低和减少造成的危害,但是使用中医治疗皮肤癌的配方以及药物的使用也不能够盲目。
1、蟾酥软膏:取蟾酥10g,溶于30ml清洗液中,再加入40g磺胺软膏。上药调匀,每次适量外敷肿瘤处。
2、用仙人掌,刮去皮刺,捣如泥,摊于纱布之上,敷患处,复以绷带包扎固定。敷药同时取全蝎7只,黄泥封煅,研细,黄酒冲服,每周一次。
3、外洗方:皮肤癌形成溃疡或向外呈菜花样瘤、感染流脓流汁、恶臭污秽者,可在外敷药前,用下列处方煎汤泡洗:蛇床子、龙葵、败酱草、蒲公英。浸洗患处,每日1~2次。
4、炉甘石60g,密陀僧60g,冰片1.5g,共研细末,再与猪板油250g捣匀,捶成软膏状,涂于膏状,涂于患处。治疗癌性溃疡。
5、千金散:制乳香、制没药、轻粉、飞朱砂、煅白砒、赤石脂、炒五倍子、煅雄黄、醋制蛇含石、各药研细和匀。功能主治:蚀恶肉,化疮腐。
6、砒枣散:红枣1枚、红砒1粒(如绿豆大)、冰片少许;将红枣去核,细入红砒,置瓦上,用炭火煅之存性,研极细末,再加冰片少许(约15枚红枣加冰片0.6g)和匀。砒枣散每日1次,连敷7~10天,再改用桃花散外敷,适用于皮肤鳞状细胞癌。
用中医的方法悄悄灭肾火
在中西医理论中,对肾的认识虽然概念稍有差异,但“肾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器官”这一认知却毫无二致。当肾出现了阴虚的问题后,就会引发肾火,致使肾的代谢和排毒能力明显下降,如果此时不注意调养,肾火越烧越旺,就会出现失眠、精力下降、腰膝酸软等不适,进一步还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为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关注肾的健康,如果能够从日常饮食方面多加调养,滋阴补肾,同时注意改变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就可能减轻肾的负担,让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肾阴不足,滋生肾火
中医学认为,肾为人体先天之本,人体肾中的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生命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人从30岁起,肾中精气开始出现生理性不足。40岁以后,开始出现明显的亏虚,如果不及时给予补养和缓解,就会越来越虚。而肾虚又可以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而肾火旺盛则是肾阴虚引起的。
所谓肾阴,就是全身阴液的根本,起着濡养各个脏腑器官的重要作用,中医还把它称为真阴、肾水等。而肾阳则是我们之前提到的肾中的阳气,对全身气机起着温煦、推动的作用。肾阴与肾阳一起相互依存、互相为用,维护着体内脏腑阴阳的相对平衡。当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后,就会出现肾阴、肾阳偏衰或偏盛的病理变化。
临床上,肾阴虚较阳虚更为常见,二者都会有腰膝酸软、四肢乏力等肾虚的常见不适。而中医又有“阴虚生内热”的说法,因此肾阴虚的人还会出现五心烦热、傍晚口干、潮热盗汗、睡眠不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或疼痛,尤其夜间痛得厉害但牙龈不肿,或有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尿道感染等内热的不适,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肾火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