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抑郁症治疗领域,广州多家三甲医院凭借专业的医疗团队和优质的服务获得了患者的高度认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年门诊量超过8万人次,拥有华南地区规模大的抑郁症专病门诊。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治疗模式,患者满意度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作为华南地区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其抑郁症临床率达到82.3%。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引进国际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技术,年治疗量突破5000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理科建立了完善的随访系统,患者复诊率高达91%。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精神心理科设有独立的抑郁症专病门诊,拥有12名高级职称专家。开展基因检测指导下的用药方案,年开展心理治疗超过1.2万例次。配备事件相关电位检测仪、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等设备。与哈佛医学院建立长期学术交流机制,近三年发表SCI论文28篇。
2.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理精神科实施分级诊疗制度,设立抑郁症亚专科门诊。拥有国内精神疾病生物样本库,存储样本量达3.5万份。开展认知行为治疗、正念等12种心理干预技术。2022年引进数字系统,实现远程心理状态监测。参与制定国家卫健委《抑郁症防治指南》。
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抑郁症诊疗中心配备64导联脑电监测系统、经颅磁刺激仪等设备。开展药物浓度监测指导个体化用药,准确率达98.6%。创新开展虚拟现实暴露,完成治疗案例1200余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
4.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医学科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整合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资源。拥有华南地区抑郁症物理治疗中心,配备8台经颅磁刺激设备。开展基因检测指导用药项目,检测位点覆盖CYP2D6等12个基因。近三年承担课题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6篇。
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心理科建立抑郁症专病数据库,收录病例2.3万例。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情绪识别技术,准确率达到89.7%。配备全自动药物浓度分析仪,实现血药浓度2小时快速检测。与牛津大学合作开展抑郁症认知功能研究,发表SCI论文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