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产期已过但宝宝仍未发动,需结合医学评估选择自然等待、药物催产或剖宫产。主要原因包括预产期计算误差、胎盘功能正常延续及个体差异,处理方式需根据胎儿状况、宫颈条件综合判断。
1.预产期计算误差
临床使用的预产期基于末次月经推算,存在±2周的合理浮动范围。月经周期不规律、排卵时间延迟等情况可能导致实际受孕日晚于计算值。建议通过早期超声检查核对孕周,若胎儿发育指标与预估孕周相符,可继续观察。
2.胎盘功能监测
超过预产期后需加强胎心监护,每周进行2次无应激试验(NST)配合超声评估羊水量。胎盘钙化程度、脐动脉血流指数是重要观察指标。羊水指数低于5cm或胎心异常时,需立即终止妊娠。
3.宫颈条件评估
通过Bishop评分判断宫颈成熟度,分数≥6分适合药物催产。常用催产方式包括低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前列腺素制剂阴道给药。米索前列醇25μg每6小时阴道放置,或地诺前列酮10mg阴道栓剂可促进宫颈软化。
4.自然促发方法
未出现胎盘功能减退的情况下,可尝试非药物刺激:每天散步30分钟刺激宫缩,按摩乳头每小时15分钟促进内源性催产素分泌,食用适量菠萝(含菠萝蛋白酶)或蓖麻油炒鸡蛋(建议不超过30ml蓖麻油)。
超过41周未临产建议住院干预,42周后胎盘老化风险显著增加。出现胎动减少、羊水渗漏等异常需急诊处理。终分娩方式应尊重产科医生专业评估,确保母婴始终是首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