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90%女性属于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继发性痛经多由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引发。缓解方法包括热敷、药物干预及生活方式调整。
1.原发性痛经的生理机制
子宫收缩过强时压迫血管造成缺血性疼痛,前列腺素PGF2α水平升高是直接诱因。青春期女性常见,疼痛多集中于月经前1-2天,伴随恶心、头痛等症状。建议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布洛芬等前列腺素抑制剂,每日不超过400mg。
2.继发性痛经的病理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期盆腔疼痛持续72小时以上,子宫腺肌症会导致月经量增多。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能引发持续性下腹坠痛。确诊需进行CA125检测联合阴道超声,腹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
3.环境与生活方式影响
冬季低温环境使血管收缩加剧疼痛,每日摄入咖啡因超过200mg(约2杯咖啡)会加重症状。建议使用40℃热水袋热敷下腹15分钟/次,经期前一周开始每日快走30分钟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4.营养调节方案
镁元素缺乏会增强子宫平滑肌敏感性,建议每日补充300mg镁(约200g南瓜籽)。月经期避免生冷饮食,可饮用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5颗煮沸)每日2次。维生素B1摄入量达1.5mg/日可降低痛经发生率。
持续严重痛经需排除器质性疾病,疼痛影响正常生活时应进行妇科超声检查。记录月经周期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每年定期妇科体检能早期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等病变。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60%以上的痛经发作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