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不排便需警惕喂养不足或肠道问题,多数情况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或使用益生菌改善。严重腹胀、呕吐或超过5天不排便需立即就医。
1.喂养不足是常见原因
母乳喂养新生儿每天排便3-4次为正常,奶粉喂养1-2次。排便减少可能因母乳不足或奶粉冲调过浓。建议记录喂养量,母乳喂养每2-3小时一次,奶粉按标准比例调配。观察体重增长,每周增重150-200克为正常范围。
2.肠道功能未完善
新生儿肠道蠕动能力弱,易出现排便困难。可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围绕肚脐轻柔按压5分钟,每天3次。双腿做蹬自行车动作促进肠蠕动。喂奶后1小时进行,避免吐奶。
3.肠道菌群失衡
剖宫产或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肠道益生菌不足。选择婴儿专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BB-12、鼠李糖乳杆菌LGG,每日1次,连续服用1-2周。母乳中含益生元,坚持母乳喂养有助于菌群建立。
4.病理性便秘
先天性巨结肠表现为出生后24-48小时不排胎便,需通过钡灌肠造影确诊。肛门狭窄需进行扩肛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便秘,通过新生儿筛查可发现。
5.应急处理方法
棉签刺激法:用蘸取植物油的棉签轻轻刺激肛门1厘米处,不超过3次/天。肛门测温可刺激排便反射。开塞露仅限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损伤直肠黏膜。
新生儿排便异常需综合评估喂养史和伴随症状。出现哭闹不安、腹胀如鼓、拒食或发热时,务必及时儿科就诊排除肠梗阻等急症。日常注意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