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宝宝抽搐可能与高热惊厥、癫痫、电解质紊乱或脑部异常有关,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常见诱因包括感染发热、低钙血症或神经系统发育问题,家庭护理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记录发作细节。
1.高热惊厥是幼儿抽搐常见原因,体温骤升至38.5℃以上时易发。这类抽搐多持续1-3分钟,发作时需立即侧卧防止窒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降温。约30%患儿会复发,建议体温超过38℃即服用退烧药。
2.癫痫发作表现为肢体僵直或节律性抽动,可能伴随意识丧失。视频脑电图是主要诊断手段,确诊后需长期服用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等抗癫痫药物。家长应记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避免闪光刺激等诱因。
3.电解质失衡常见于腹泻或营养不良儿童。低钙血症引发的手足搐搦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缓解,日常需补充维生素D和含钙食物如奶酪、豆腐。血钠低于125mmol/L时可能出现全身抽搐,需缓慢纠正电解质水平。
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会出现反复抽搐伴喷射性呕吐,腰穿检查可确诊。先天性脑发育异常需通过头颅MRI评估,部分病例需手术干预。外伤后抽搐可能提示颅内出血,需紧急CT检查。
当宝宝突发抽搐时,立即移除周围危险物品,解开衣领保持侧卧位,用手机记录发作过程。切勿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异物。首次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伴有呕吐、意识障碍时,必须急诊处理。定期儿童保健检查能早期发现发育异常,疫苗接种可预防部分感染性疾病导致的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