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是胰腺组织因消化酶异常激活导致的炎症反应,主要诱因包括胆道疾病、酒精刺激、高脂血症等。治疗需根据急性或慢性类型选择禁食、药物或手术干预。
1.胆道疾病
胆结石、胆管堵塞等胆道问题是常见诱因,约占急性胰腺炎病例的40%。结石堵塞胰管开口时,胰液无法正常排出,引发自我消化。胆囊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能同时进行取石治疗。
2.酒精刺激
长期酗酒者中30%会发展为慢性胰腺炎。乙醇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腺泡细胞,同时促进蛋白质栓子形成堵塞胰管。戒酒是根本措施,配合胰酶替代治疗(如得每通、胰酶肠溶胶囊)和止痛管理。
3.代谢因素
甘油三酯>11.3mmol/L时易诱发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患者风险显著增高。需通过低脂饮食(每日脂肪<50g)、贝特类药物(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及血浆置换快速降脂。
4.其他病理因素
包括病毒感染(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自身免疫性疾病(IgG4相关疾病)、创伤(腹部撞击)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需糖皮质激素治疗,创伤后胰腺炎可能需要腹腔引流。
5.药物与遗传
硫唑嘌呤、利尿剂等200余种药物可能诱发胰腺炎。遗传性胰腺炎与PRSS1基因突变相关,表现为儿童期反复发作。基因检测确诊后需早期进行胰管减压手术。
胰腺炎预防重于治疗,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出现持续上腹痛伴呕吐时,立即禁食并就医。急性发作期死亡率可达20%,慢性胰腺炎5年癌变率约4%,规范治疗和长期随访至关重要。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限制酒精,控制基础代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