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叮咬后红肿瘙痒是常见现象,快速消肿止痒需清洁消毒、冷敷缓解、药物干预三步处理。皮肤敏感者或出现发热需及时就医。
1.清洁消毒
叮咬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皮肤,碱性成分能中和蚊虫酸性分泌物。碘伏或酒精棉片消毒创面,避免抓挠引发感染。婴幼儿皮肤娇嫩,建议选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轻柔擦拭。
2.物理降温
冰袋裹薄毛巾冷敷患处10分钟,血管收缩可减轻肿胀。冷藏的芦荟胶厚涂既能降温,其多糖成分还能促进修复。黄瓜片敷贴适合1岁以上幼儿,每日3次每次5分钟。
3.药物选择
外用炉甘石洗剂每日3次止痒效果好;氢化可的松软膏适用于持续红肿,但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2岁以下避免薄荷类药膏,可改用氧化锌软膏。口服氯雷他定糖浆适合全身过敏反应,需遵医嘱。
4.天然
新鲜薄荷叶捣碎敷贴含薄荷醇能镇静皮肤。蜂蜜薄涂形成保护膜,其抗菌特性预防感染。洋甘菊茶包湿敷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减轻炎症,水温需低于40℃。
蚊虫叮咬护理需观察72小时,出现水疱化脓、关节肿胀或呼吸困难应立即急诊。居家可安装蚊帐、使用电蚊香液预防,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裤。被叮咬后剪短指甲避免抓伤,夜间可给宝宝戴棉质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