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25(糖类抗原125)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通常用于卵巢癌的筛查和监测。但事实上,许多良性疾病,如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也可能导致CA125升高。
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中,CA125升高的原因主要有:
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发炎症反应,刺激CA125分泌。
病灶导致盆腔内环境改变,使CA125释放进入血液。
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囊)时,CA125可能更高。
一般来说,子宫腺肌症患者的CA125水平通常在几十到几百U/mL之间(正常值<35U/mL),远低于恶性肿瘤的水平(卵巢癌可能高达上千)。
CA125的数值不能单独作为病情轻重的判断标准,需结合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MRI):
轻度腺肌症:CA125可能正常或略高(如40-80U/mL),症状较轻。
中重度腺肌症:CA125可能明显升高(如100-300U/mL),伴随严重痛经、经量大、子宫增大。
合并巧囊或盆腔粘连:CA125可能更高。
注意:CA125高≠癌症!但如果数值异常高(如>500U/mL),需进一步排查卵巢肿瘤等疾病。
子宫腺肌症的干预方式包括药物(如GnRH-a、地诺孕素等)和手术(病灶切除或子宫切除)。干预后CA125的变化可能反映,但需理性看待:
GnRH-a(亮丙瑞林等):通过降低雌激素,使病灶萎缩,CA125可能明显下降,甚至恢复正常。
地诺孕素、曼月乐环:长期使用可抑制病灶活性,CA125可能缓慢降低。
提示:CA125下降通常意味着炎症减轻、病情控制,但停药后可能反弹,不代表好了。
病灶切除手术:若切除,CA125可能较快降至正常
子宫切除术:去除了病灶来源,CA125通常会恢复正常
如果干预后CA125先降后升,可能提示:
病灶重新活跃(如停药后激素恢复)。
新发病灶(如复发或合并巧囊)。
需结合超声/MRI进一步评估。
不能单看CA125:需结合症状、超声等综合判断。
波动属正常:月经期、盆腔炎症可能暂时升高。
定期复查:建议每3-6个月监测一次,观察趋势。
排除其他疾病:如CA125持续异常升高,需排查卵巢肿瘤、盆腔结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