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唾液腺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放射性甲状腺炎、骨髓抑制及生殖系统影响。治疗过程中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1、唾液腺损伤:
放射性碘可积聚于唾液腺导致腺体功能受损,表现为口干、味觉改变或唾液分泌减少。高剂量治疗时风险显著增加,建议治疗期间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必要时使用人工唾液缓解症状。
2、甲状腺功能减退:
放射性碘破坏甲状腺组织后可能引发性甲减,发生率约30%-50%。典型症状包含乏力、畏寒、体重增加,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治疗前精确计算剂量可降低发生风险,治疗后每6-8周需复查甲状腺功能。
3、放射性甲状腺炎:
治疗后2-10天可能出现颈部疼痛肿胀伴发热,与甲状腺组织坏死释放激素有关。轻症可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重症需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该并发症具有自限性,通常1-2周内自行消退。
4、骨髓抑制:
大剂量治疗时可能暂时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多发生于治疗后4-6周,通常2-3个月自行恢复。治疗期间需每周监测血常规,避免感染或出血风险,必要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治疗。
5、生殖系统影响:
放射性碘可能暂时影响性腺功能,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男性精子数量可逆性减少。建议育龄人群治疗后避孕6-12个月,计划妊娠前需评估卵巢储备或精液质量。该影响与累积剂量相关,多次治疗者风险更高。
接受放射性碘治疗期间应保持低碘饮食2周以增强治果,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治疗后1周内需单独居住,避免与孕妇儿童密切接触,排泄物需特殊处理。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放射性物质排出,治疗后1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及血常规。出现持续发热、严重颈部疼痛或心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长期随访中需关注继发肿瘤风险,尤其是青少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