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血糖高可通过饮食调整、适度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心理调节等方式控制。妊娠期血糖高通常由胰岛素抵抗、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肥胖、年龄等因素引起。
1、饮食调整: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绿叶蔬菜、豆类、坚果。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如甜点、油炸食品。分餐制有助于稳定血糖,每日5-6餐,每餐适量。
2、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孕妇瑜伽。运动时间安排在餐后1小时,避免空腹运动。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能正常说话为宜。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
3、血糖监测:
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记录血糖变化趋势。了解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发现血糖异常波动时及时就医,避免血糖持续升高影响母婴健康。
4、胰岛素治疗:
饮食运动控制不佳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常用胰岛素包括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胰岛素剂量需根据血糖监测结果个体化调整,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5、心理调节: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血糖控制。参加孕妇学校学习妊娠期糖尿病知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家人给予充分支持,共同参与饮食管理和运动计划。
妊娠期血糖控制需综合管理,除上述方法外,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定期产检同样重要。注意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内,整个孕期增重建议控制在10-12公斤。多饮水促进代谢,限制含糖饮料摄入。出现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进食碳水化合物。产后6-12周复查糖耐量试验,评估血糖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