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气管瘘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吞咽困难、进食呛咳、反复呼吸道感染、体重下降、颈部皮下气肿。
食物通过食管时受阻是典型症状,初期表现为固体食物难以下咽,随着瘘口扩大可能出现流质饮食也无法顺利通过。患者常描述食物卡在胸骨后区域,需多次吞咽或饮水辅助。
进食时突发剧烈咳嗽是特征性表现,由于食物经瘘口误入气管所致。卧位进食时症状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窒息感,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喂奶时突发面色青紫。
长期存在的瘘管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肺部,引发吸入性肺炎。患者表现为持续咳嗽、黄脓痰、发热等,抗生素治疗后可暂时缓解但易复发,胸部CT可见肺部反复出现的斑片状阴影。
因进食障碍和慢性消耗导致营养不良,三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需警惕。患者常伴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代谢异常,婴幼儿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瘘口较大时气体从食管进入周围软组织,触诊颈部有握雪感。该体征多出现在外伤或医源性损伤导致的急性瘘管,伴随突发胸骨后疼痛和呼吸困难。
食管气管瘘患者应选择稠厚的糊状食物,采用30度半卧位进食,每餐控制在200毫升以内。日常监测体温和呼吸频率,出现38℃以上发热或静息状态下呼吸超过20次/分钟需立即就医。康复期可进行吹气球训练增强肺功能,每周3次每次15分钟,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擤鼻。建议每月测量体重并记录进食量,体重持续下降时需营养科会诊调整膳食方案。